改革前行 城鄉共好─從溪州經驗談起
「蝦咪?!柯P要來溪州?有影某?」
溪州鄉親一句驚訝的話,道出農鄉的現實:這裡是默默無聞的小鄉村,這裡有著一群安居樂業的農民,我們從未相信會有什麼大人物會來到自己的家鄉,也從未想過受到什麼關注。
但今天因柯文哲市長的出現,鄉親們的內心似乎起了很大的波瀾,大家帶著既興奮又驕傲的態度,紛紛來與柯市長見面。再大的風雨,也抵擋不住溪州鄉親的熱情。
其實沉靜的農鄉應該是要驕傲自豪的,因為這裡是稻米的孕育之地,是餵養台灣人民的重要糧食產區。但農民們卻不知道自己的重要性,原因是「農」在台灣一直以來都是被犧牲,久而久之,在地人就失去了對家鄉的認同。
所以,我們必須改變農鄉,像柯市長的口號一樣「Better一個更好的台北」,我們則是要「Better 一個更好的溪州農鄉」!
一起改變,正是柯市長來到溪州的重要原因。
溪州近幾年的新聞議題,總是不斷圍繞在尚水米以及在地食材等等關鍵字,並非因為沒有其他事情可說,而是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經營的計畫。台灣的農業環境惡化與體制腐敗,是長期累積而成的,而現在要慢慢翻轉過來,確實不容易。但在溪州,總是踏出了改變那一步!
柯市長來溪州享用午餐,有人問說:「為何不帶去吃溪州好吃的羊肉爐?」理由很簡單,僅因我們認為:比起美食,我們更想要提供的是這農鄉日常的勞動成果─—是土地上生長的作物,以及農婦傳統的手藝,並且在生態林地裡面與農民共同享用。
一大鍋熱騰騰、具有家鄉味的鹹粥,採用數十名尚水農夫種植不用農藥、不用化肥、不施除草劑,同時復育生態的尚水米料理而成。其他的菜色則是用最新鮮的在地食材——與溪州鄉的幼兒園小朋友營養午餐同樣等級的——全由溪州小農所提供,例如茄子、空心菜、菜脯、小黃瓜、南瓜、長豆等等,這些蔬菜完全不輸給餐廳裡頭的大魚大肉。
也許餐桌上並非甚麼山珍海味,但卻是最真誠樸實的農村料理,是我們用來招待柯市長的「鄉宴」。看著柯市長大快朵頤享用的模樣,想必辛勤的農民與這片土地也會覺得很欣慰吧!(據說柯市長吃下4、5碗尚水米鹹粥,直說好吃呢,我們的料理媽媽們聽到肯定很開心的!)
生態林地的主人,同時是台灣有名的農村詩人吳晟老師,在餐敘中與柯市長交談「種樹」的重要理念,柯市長在餐桌上輕鬆地用餐,沒有官員的架子,一面和吳晟老師自在交談著,他們都共享一個目標:希望能綠化台灣,讓腳下這片土地更有生命力的呼吸著。
雖然無需將柯市長當成偶像看待,但他其實是象徵著台灣改革希望的指標人物,雖然這條路如此辛苦又漫長,但我們仍然給予他很高的祝福與期待。溪州尚水米以及在地食材的未來也是一樣,經過這幾年鄉民共同的努力,雖然尚未成功,但是已經慢慢看到了改變的曙光。
柯市長試圖改變大台北的生活環境,如同我們想要改變農鄉的處境一樣,我們都有相同的願景,我們也會一起繼續堅持下去的,城鄉改革之路,一起相互勉勵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