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
故事

陳元振,大庄人,主要從事家庭式工廠,製作腳踏車的零件;除此之外,因溪州種植景觀用的樹木和花卉也相當多,元振大哥也有種植草皮,但對於稻田務農,並無太多的經驗,在經營水田濕地之前,僅有一次種稻經驗。那一次種植水稻,是因為是想要自給自足,所以也沒有使用農藥;收成結果也很好,就連左鄰右舍的厝邊頭尾聽到說這有沒用農藥的稻子,也都跑來向他購買呢!


  本身不拘小節的個性,對於農田的使用,相對於許多農民將秧苗插滿田的作法,以達到最高的使用率,反而元振大哥的田,望眼看過去,是很有個性的留下一條空白處,當然事後也有補秧苗,每一塊農田都展現出農民的個性,這是過程中有趣的發現。元振大哥說,因為進水口處的秧苗會長的不好,於是呢,他就替他的水田主動挖了一處水池,做為水田的玄關處呢,一方面也能做為水田生態復育的調查。

(圖左/陳元振,圖右/吳音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