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
故事

澤蛙算是農耕地區最常見的蛙類,只要氣溫暖和,從2月份到10月份都有機會聽到牠們那 " 呱~呱~呱~ ~ ~ ~呱~呱~呱~" 的鳴叫聲;有趣的是,當未開嗓時,還會叫出尖銳且沙啞的破音聲。"澤蛙" 是國語的稱呼,但老一輩的人習慣稱牠們為 "田雞" 或 "田蛤仔" (台);而在早期農村常見,但更為大型的虎皮蛙,則被稱為"水雞" (台),不過這兩種蛙的台語稱呼常被混用。澤蛙的體色多變,從他們剛登陸時就已經決定了基本色系,從綠色、灰色、褐色、磚紅色等不一而足,且背中線也是或有或無 (如圖),會讓人誤以為是不同的種類;所以,我們無法單靠體色鑑定澤蛙。澤蛙與虎皮蛙長得頗像,背上同樣有棒狀膚褶 (突起),要區分牠們可從嘴唇邊的黑色縱紋下手;虎皮蛙僅有上唇具黑紋,而澤蛙的黑紋,則通過下上唇而相接。事實上,在台灣的蛙種中,也僅澤蛙有此特徵。澤蛙之所以常見,除了牠們對污染的耐受力之外,最重要的還是水稻田提供良好的繁殖場所;牠們的蝌蚪非常適應暫時性靜水域,只要積水不要完全乾涸,蝌蚪可在極低的水位中,安然渡過高溫曝曬以及缺氧的逆境。如果你想仔細觀察蛙類,瞭解蛙類,常出現在田梗上的澤蛙,會是最佳的入門蛙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