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捐米伴老】七月份捐米報告─捐的是米,是原型食物、更是健康
謝謝各位朋友的持續支持,這個月的捐米報告,想要與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捐贈的米~
米,是由穀子脫殼而來的。穀子的最外層是稻殼,也稱為粗糠。稻穀透過撞擊後去掉粗糠,就會變成我們一般吃的糙米,而糙米的外面有一層麩皮層,也就稱為米糠,糙米削磨掉米糠,就會成為白米。
所以米食,是一個僅經過簡單物理處理的原型食物,它保留了原本稻米的狀態,沒有經過太複雜的再製。而少吃加工再製過後的食品,多吃原型食物,是這幾年非常提倡的飲食觀念。
米飯,是許多長輩們餐食的基礎。尤其農村的阿公阿嬤,常常會聽他們說一餐沒吃到飯,就是有種沒吃飽的感覺。而回到科學的角度,相對於麵包與麵食,飯,是以完整顆粒食用,相較於已經被磨成粉製成的麵包與麵食等主食,我們人體大約消化的時間為三小時,米飯,具有穩定血糖上升的特徵,不會刺激大量胰島素分泌,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飽足感,避免吃零食。同時,飯,除了讓人吃飽外,裡面還有豐富的養分,包含蛋白質、鈣質、鐵質。一碗米飯的蛋白質含量,相當於114克鮮奶;甚至還包含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胺基酸。
6月份,我們募得了480公斤的米,捐米伴老計畫截至6/30為止,則總共募得3960公斤(詳見支持芳名錄)。謝謝各位朋友,也誠摯的邀請各位朋友持續的支持,讓老人家們有健康的米糧~
→點此了解更多捐米伴老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