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
故事

水田最近已到了該晒田的時候,從插秧到現在已經60多天,一直泡在水裡,土裡的氧氣耗盡,是時候該將水排乾,讓土壤中的根群補充氧氣,向下紮根茁壯了。


幾天前去巡田時發現田梗邊的兩、三排稻子基部的莖部及葉子都有枯乾的情形,用手輕輕一拔,這下不得了了,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拔掉了,且莖部以下都斷了,沒有看到任何根!難道是紋枯病?天氣之前又溼又冷,然後轉晴,變得又溼又暖的,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吧?我拍了照,趕緊找阿伯討論,我告訴他發病的位置都集中在田梗邊,"啊!是肚比仔啦!"阿伯恍然大悟的說,除了植株性狀外,發病地點也是判斷的依據,我又學到了寶貴的一課。


這個肚比仔就是東方螻蛄,螻蛄的出現跟晒田大有關係,螻蛄危害水稻主要發現於排水晒田期。成蟲由田埂潛入稻田,在土中危害根部或咬食稻株基部,其食痕呈不整齊之撕裂狀,導致靠近田埂1~2公尺範圍內之稻株發育不良;稻叢內部分 株莖基部被咬食時,植株黃萎枯死,或形成枯心、白穗。被害稻株常呈局部帶狀微隆起之隧道痕跡。


至於怎麼處理呢?慣行的水田通常在田梗旁撒些好年冬(加保扶)就解決了,大抵上慣行的耕作遇上土壤中的蟲害都是撒加保扶來處理,你敢吃我的作物,我就讓你沒命再吃!友善耕作的農夫們呢?反正也就這兩、三排,這段時間而已,就隨牠去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