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感受”,是與生俱來的,是一種天生的賦予,是一種生物的本能,而求快樂與方便的慣性,都讓人的原始感受慢慢消減。人類,應該多一些佇足,佇足在自然之間,佇足在時空之間,佇足在人與人之間,佇足在自己之間……
多拾回些感受吧!那才會再次成為會進化的真生物!
以不影響他人為原則的充分做自己,是一種高等的必須!
影響他人與否,用以判定對錯;充分做自己,是一種回歸生物本能的機制,讓自身得以產生自我平衡,這兩種行為互相輔佐,達成最完美的協調,但這一切行為,必須起於內求,否則終將抗衡而產生違背。
記得,看不下別人的作為,是因為自身修養不夠,加油吧!開悟之路,既快也慢,一切取決於自身的收與放之間,浩瀚的大海,或與早就是心中的一池靜水,而你卻還然不知!
當今的父母們,經常盜走小孩們的心靈,還自得其樂。
或許是父母的知識水平提昇,導致父母們的認知與覺得太過單一且絕對,抑或是少子狀態下的護子心切,但殊不知我們下一代的眼神,已經慢慢失去了靈性。
放手吧!讓孩子們回歸擁有生物本能的行列。
在此送上兩句話,與父母們共勉之:
☆ 當父母為小孩做太多,小孩將產生事不關己的心態。
☆ 當父母對小孩告知太多,小孩將形成無感狀態。
請記得,人生的路應該永遠是精彩的!
“慣性”是感受力的殺手,這是一直不斷在提的事,但慣性,總是會帶來方便與安全感,所以人們早就忘了如何再開啟自身實質面的感受,直到無感,造成了許多負面值,”感受”二字,才開始可能被重新關注。
”慣性”養成,不單只針對行為上,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嗅覺……等,皆包含其中。隨時讓自己當成一張白紙吧,任人書寫,樂於接受那些種種的新刺激,才會再度開啟生物本能的感受,才會為自己帶來永恆的身心靈平衡機制。
加油吧!白紙們!
死記、死背的死知識,是形成一個人具有包袱的初階來源。
或許在現今台灣教育體制下,大家有不得不的苦衷,因為背得滾瓜爛熟的死知識,是鑑別你聰明與否的唯一途徑,即使鑑別過後永遠不會再次使用。但,大環境如此,私領域可以不必跟進,多培養些興趣嗜好,讓頭腦及身體感受活絡,多嘗試、多體會不同,那才是陪伴你一路成長的養成劑。千萬不要讓因為念死書的教育體制下,而找到見縫插針機會的手機給取代,那是另一個讓人無法自拔的重慣性包袱!
好好重新做個”真人”吧!有感受,會判斷,有擔當,懂得自我平衡與分寸拿捏,千萬不要當個吃喝只為了存活的”活死屍”了!